(四)床温控制
掌握高温催芽、平温长苗、低温炼苗的原则。高温催芽促进多萌芽、早齐苗,可有效预防黑斑病、线虫病、黑痣病。排薯后 3~4 d 温度控制在 35~38 ℃,萌 芽 后 温 度 降 到 30~32 ℃, 齐 苗 后 温 度 控 制 在25~28 ℃。采苗前 5~7 d 逐渐通风炼苗,使苗床温度接近大气温度。
(五)及时采苗
采苗前 5~8 d 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壮苗。壮苗标准是叶色深绿,大而肥厚,** 3 叶平齐。苗高 25~30cm,不少于 8 节,茎粗节短而不易折断,折断茎秧时白浆多而浓。根原基粗大,数目多,无气生根。全株无病斑、无虫害。根据壮苗标准及时采收。
二、深耕起垄
(一)选择适宜地块
红薯适宜生长在质地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富含**质、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和壤土中。
(二)冬耕晒垡
为切实改善土壤结构,减少越冬虫源,在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进行整地深耕 25~30 cm,只耕不耙,晒垡,以疏松土壤并冻死部分害虫。
(三)施足底肥
结合整地每 667 m 2 施优质粗肥 4000 kg 或生物**肥 100~200 kg,酸型三元复合肥或甘薯**肥40~50 kg。粗肥在起垄前撒施,生物**肥、化肥在起垄时集中沟施。
(四)起垄覆膜
开春后结合耙耢施肥起垄覆膜,采用大垄两行密植模式,垄高 25~30 cm,垄面宽 60~80 cm,垄距15~20 cm。起垄时尽量做到垄形高胖,垄沟深窄,垄面平整细致,垄土踏实,无大坷垃和硬心,利于排水防旱及后期块根膨大。选用宽 120 cm 的黑色地膜覆盖,四周用土压实,可用起垄覆膜机起垄覆膜一次性完成。
三、适期栽插
适期早栽利于早结薯、多结薯。适期内栽插越早产量越高。晚霜结束后 10 cm 地温达 15 ℃即可栽秧。选择壮苗以斜插栽法栽植,栽秧时浇足水,保证一次插栽保全苗。种植密度根据地力、品种确定,一般每667 m 2 插栽 3500~4000 株。平肥地宜稀,山薄地宜密,长蔓品种宜稀,短蔓品种宜密。
四、田间管理
(一)查苗补缺
俗话说“少一成苗,减一成产”。栽植后 4~5 d及时查苗补栽,对补栽苗可薄施速效氮肥并浇水,促苗迅速生长。
(二)提蔓摘心
在封垄后茎叶旺盛生长期,进行提蔓 2~3 次,可抑制茎节产生不定根及茎叶旺长,勿使茎叶损伤和翻蔓。在主茎蔓伸长到 30 cm 以上时,摘去**芽 2 cm,再用同样的方法摘去分枝蔓的**心,可抑制茎蔓徒长,同时,分枝增多,缩短了根、茎、叶之间输送养分的距离,有利于块根膨大。
(三)化控
在 红 薯 定 植 后 50 d, 每 677 m 2 用 15% 多 效 唑50~100 g 或 缩 节 胺 7~15 g, 兑 水 50 kg 叶 面 喷 洒,7~10 d 后再喷施 1 次,能有效防治红薯茎蔓徒长和早衰。
(四)合理追肥
在薯块开始膨大时追施催薯肥,一般每 667 m 2 施酸 5~10 kg。8 月中下旬甘薯回秧后,用 0.2% 的二水溶液叶面喷施 2~3 次,防止植株早衰,促进地下块根生长 。
五、适时收获
红薯块根生长的临界温度为 15 ℃。收获的早晚与甘薯产量、储藏、加工利用都有密切的关系。收获过早会降低产量,收获过晚会受低温冷害的影响。一般是在气温下降到 15 ℃时开始收刨,在枯霜前收刨完毕。